以下是為了能夠滿足段落所需的長度而定義的無意義內文,請自行參酌編排。

【信息經文:林前一:9-10】
1:9 上帝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他所召,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
1:10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信息前言】
今天,我們要繼續思想哥林多前書一章九節的信息,在思想第九節的經文時,必然會需要與前面的經文不斷的聯繫互動,我們才能真正明白這節經文深厚的旨意,因此,今天的信息在第一個部分會再一次的幫助大家認識一到九節之間的關係,並且做出教牧上的應用。第二部分我們會進入第九節的經文思想。
【本週信息】

在哥林多前書一章的經文思想中,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在經文裡面走過三個主題。從第一節到第三節,我們認識了「神的教會」這個主題。從第四節開始一直到第八節,我們認識了「神的恩惠」這個主題。從第九節的經文開始,這節經文揭開了哥林多前書的第三個主題,叫做「神的信實」。如果我們停留一下,思考這段信息的結構和次序,我們可以發現經文自己述說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神的教會
首先是神的教會。透過經文的教導,揭開我們對教會的認識,教會是神的,教會不是我們手中的工作。教會不是我們盡力去促成的一個人民團體。教會是一群領受從天上來的神聖呼召所組成的群體。是這份神聖的呼召使這個群體聚合在一起。並且也是透過神聖的呼召使我們在這個群體裡面成為聖潔的群體,學習過聖潔討神喜悅的生活。這是經文要給我們對「教會」的第一個認識。這個認識非常的重要,特別是當教會進行建造的屬靈工程時,我們尤其需要這個真理,如同信心的錨一樣拋在海裡,使我們在各種翻騰的洶湧波濤中可以持定真理的道路。教會是神的,只有神有權柄在教會中按祂的旨意成全祂在教會中的工作。教會是神的,所以祂對教會說話,藉著講台的信息說話。藉著在神面前的求告向我們的心說話。教會是神的,所有人本的思想都必須從我們中間除掉,因為教會是上帝的。很多人對教會的認識在次序上高舉「愛」的主題,直接傳講哥林多前書「愛」的篇章。按著經文的次序,這樣的思考不符合聖經自己對教會的陳述。聖經對教會的自我揭露和宣告的次序是獨特的,若沒有聖經,我們不可能認識神的教會。從經文的次序當中,我們可以看見聖經對教會這個信仰群體的首要宣告並非「教會是愛」,而是「教會是神的」。聖經對教會這個屬神群體的會友首要的宣告不是「你們要彼此相愛的」,而是「你們是蒙召的聖徒」。如果,我們從整卷哥林多前書來看,「愛」的篇章是放在信仰實踐的段落,更具體的說,是放在恩賜與身體的段落裡面,也就是十二到十四章裡面。甚至我們從次序上來看,愛的篇章在整個十六章的篇幅裡面,位置被放在第十三章中,已經接近整個信息的尾聲。為何哥林多前書對一間充滿問題的教會是以先講述真理再講述愛的結構安排來進行呢?是不是因為聖經不看重愛,答案必然不是。但是聖經解決愛的方式是藉著真理的道。透過聖經的光照,提醒教會,愛的情感,必須被真理引導,被上帝的聖潔所規範。當聖潔與情感衝突時,我們必須無條件的持守上帝的道,原因無他,因為教會是上帝的,祂有至高的權柄。順服上帝至高的權柄,教會才可能合一,榮耀的身體才能運行,恩典才能帶出造就。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的一開始就對這間充滿紛爭與自我中心的教會宣告-教會是神的這項真理。我想,今日的教會,面對這樣的真理,恐怕比當時的哥林多教會更加的艱難。在那個奴隸制度普遍存在,人權觀念非常低落的階級社會中,只有少數人手中擁有教會的權柄、社會的權柄以及統治國家的權柄。但是在這樣的時代中,紛爭結黨的問題仍然風起雲湧以致於保羅需要寫信特別點出這個問題。而在民主價值盛行的今日處境下,每個人都有話語權,都有投票權,都有決定各種事物的權力,紛爭結黨更是在所難免,甚至越演越烈。晚近的浸信會宗派,就是自由主義思潮下的產物,在浸信會裡面有執事會、堂議會,在這樣的框架裡面,我們某種程度都被賦予了管理教會的權力。一旦握住這樣的權柄我們就難免以為自己可以左右教會,決定教會。然而,按著第一個主題的宣告,這是錯誤的,教會是神的,權柄歸於上帝。聖靈隨己意分賜恩賜,上帝在教會中設立職分,目的是使教會在每一件事情上操練與神同心,與神同工,而非讓我們走自己的路。如果我們不謹慎,便會在不知不覺中以自己的心意奪去上帝對教會的心意。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便是陷入了自己作主的盲目中,自我中心的程度甚至連恩賜都想要自己作主,他們中間有許多人想要超自然的恩賜。這就是哥林多前書十二到十四章保羅在處理的問題。在教會重新建造的開始,我們都要學習敬重順服教會,原因無他,因為這是神的教會。不只是弟兄姊妹要順服神的教會,傳道人、執事會,所有核心同工都要順服神的教會。順服不是對某一群人發出的要求,好像只有會眾要順服教會的決定,順服是對每一個神的教會裡的成員的要求,執事也必須順服教會。我曾經在執事會裡和執事們分享,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執事會的決議。當執事會做出決議後,便不是這幾個人的意思,而是教會的決議,執事也被拘束在這個教會決定裡面。弟兄姊妹如果仔細觀察,就可以知道,執事會的決議都是以「教會決定」的名義執行跟宣達,當執事會的決議出來後,便執行上帝賦予教會的權柄,以教會的名義施行。而對執事們的挑戰與誘惑在哪呢?即把決定視為是「我的決定」或「我們的決定」,既然是我們的決定,我想改就可以改。這是不對的,除非這個決議在謹慎的經文查驗後明確違背了聖經的真理,或者背離聖經中明確可以推論神對教會牧養的心意,否則所有人都必須受其拘束。若是執事們對教會沒有這樣的順服,弟兄姊妹又怎能有這樣的順服。若執事與弟兄姊妹的差異僅僅在於執事有訂定修改的權力而弟兄姊妹沒有,那麼教會就不是神的,教會只是落在誰的手中的問題而已。我很感恩的是,執事們都願意在真道上尋求並持守,在各樣的艱難中,扛起責任。在我們中間有的執事住在中壢,因為教會的工作,週末都奉獻給教會。有的執事為了服事,犧牲自己與妻兒的相處,有的執事為了陪伴軟弱的肢體,付上許多的時間讀經禱告,有的執事他們為了教會的需要,捨下自己休息的時間,到家庭裡面探訪,這群教會的執事同工們配得我們的敬重與順服,配得我們的愛,也盼望我們繼續禱告神賜福執事們手所做的工。
教會是神的,這是我們此刻當學習和委身的真理,若榮恩堂要領受聖靈的工作,我們必須無條件的承認「教會是神的」,若我們要領受合一與相愛的恩惠,我們就必須無條件的降服「教會是神的」這項毫無妥協空間的真理。這個段落的結束,也就是第三節:「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經文告訴我們,所有的恩惠,所有的和睦,都不是從人的謀劃而來,乃是從天上的父神和主耶穌基督而來,若我們想要恩惠,若教會要領受和睦,必須從父神和主基督那裡領受,必須俯伏在聖靈所默示的真理中,必須降服在上帝對教會的治理之下,否則恩惠與平安是不會充滿在中間的。
神的恩惠
接下來,當經文宣告教會是神的這項真理後,經文隨之宣告教會唯獨是上帝恩惠的工作。神在哥林多教會賜下最顯明的恩惠就是「真道」與「真理的造就」,接著提到聖靈隨己意賜給教會的弟兄姊妹恩賜。同樣的,當我們按著經文的次序認識神的話語時,在第四節到第八節的段落中,神恩惠的工作首先提到的是「真道」與「真理造就」,這就是第五節「口才」與「知識」的實質意義。當真道與裝備說完之後,經文接下來接著提到「恩賜」的工作。這也是第七節提到「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實質意義。雖然聖道的工作與恩賜和職分運行的工作都是神在教會中恩惠的行動。但是恩賜與職分的運行必須建立在真道的根基上。恩賜與職分若要成在一個身體裡運行,而不是四分五裂的運行,倚靠的是什麼?人的智慧、謀略、表達的技巧嗎?答案是單單倚靠聖靈所默示的真理。教會從來不倚靠別的事物,教會單單倚靠聖靈的話語和祂話語所彰顯的權能!教會永遠不應該倚靠人的智慧和謀略,教會應該永遠持定對上帝話語的忠心。所有的分裂都是從「智慧」而來的。都是從我們自以為有智慧的「想法」而來的。經文在提及哥林多教會的紛爭時插入了一段很突兀的內容,我們來看十七節的經文提到了什麼:「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在談紛爭的時候,保羅提到了福音的工作不是倚靠智慧的言語。這個談論意在言外,指出了哥林多教會恩賜運用的問題,他們的恩賜雖多卻無法成為一個合一的身體,因為他們的恩賜運用沒有建立在神話語的基礎上。他們以自己的智慧使用恩賜,最終造成基督的身體被拆解。
哥林多教會如果要建立一個合一與彼此相愛的身體,唯獨回到神恩惠的工作,就是領受神在教會所栽種的道,哥林多教會必須好好的研讀這封書信,並且悔改。對榮恩堂來說,也是如此,今年開始教會邁入第四十年,教會正在屬靈的荒涼中重新的建造。哥林多前書似乎就是神給我們的建造藍圖。上帝每一週都藉著講台供應我們關於這份藍圖的說明,以及遇到難處的時候,該如何解決的說明。但是,我感覺到我們並沒有這樣的意識,我們面對這個講台的信息時,忽略了,這不是講台上的人在進行政見發表,而是神藉著這個講台向我們眾人說話。許多時候,我們好像一個觀眾在品評每篇演講,台風如何,用字淺詞如何,難易度如何,進度如何,教學法適不適當。我們經常忘記了,這是神說話得地方,是我們當存敬畏的心領受話語得地方,不是你我評論的地方。當教會的建造遇到難題時,我們應當把過去這幾個月走過的信息拿出來,檢視上帝給我們的話語,對此刻的處境有沒有回應跟帶領。然而,這不是我們普遍對信息的態度,我們對講道的看法可能視為是程序的一環,等你講完,然後我就可以走人了。可能視為表演的一環,開始評價整個內容。如果我們只是這樣看待講道,那麼我們就絕不會聽懂上帝的話語。如果你從來不打算遵行上帝的話,你就永遠不會懂祂在說什麼。我盼望榮恩堂這間教會,能看重神的話語,看中這個講台。仰望神在這個講台上釋放他的膏抹,使我們眾人得著醫治。我盼望這間教會的弟兄姊妹好好的領受信息,在教會的各樣事工與挑戰中,回去檢視上帝藉著講台教導的內容對這些問題說了什麼。這樣聖道與聖靈恩賜的工作才能充分的配合在一起,如果你講你的,我繼續做我的,那麼我們現在坐在這裡便是枉然了。弟兄姊妹們,你如何看待這個講台的信息呢?你知道這是神在對我們說話的地方與時刻嗎?如果在這裡你聽不到上帝對你說話,我不知道你還能在哪裡聽到神對你說話!我們在面對聖道的工作上需要悔改!我的孩子有蠻嚴重的過敏,他的眼睛、嘴唇、脖子都因過敏紅腫,然而,她的真正問題是什麼,不是沒有藥,也不是沒有擦藥,而是雖然有藥,卻兩三天想到才塗抹一次,以致於整個過敏越來越嚴重。若教會將上帝醫治我們的話語放在一旁,或者久久才拿來擦一下,或許我們的病永遠也不會好。
神的信實
以上兩個主題:1.敬重順服上帝對教會的工作,2.單單倚靠真道對教會的建造與引領。就是神對教會最清楚的心意,是神對教會建造的藍圖,也是神醫治教會的方法。然而,這兩個藥方需要藥引。「藥引」是一個中醫的理論。我不懂中醫理論,在網路上查詢「藥引」,是這樣說得:「中醫認為『藥引』是嚮導,將藥引向某個經絡臟腑及身體部位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果我的理解大致正確,中藥的藥效需要搭配藥引的調和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這與我們思想第三個經文主題-「神的信實」是密切相關的。希伯來書四章1-2節描述了一群人,他們雖然擁有上帝福音的真道,但是這道卻沒有發揮功效,我們來看經文是怎麼說得:「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他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原文是你們)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在這段經文裡面,或許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如果神的道是醫治生命的良藥,信心就是使藥效發揮功效的藥引。」。
如果我們要真正服用「敬重順服上帝對教會的工作」以及「單單倚靠真道對教會的建造與引導」這兩種藥,並且使這兩種藥發揮療效。我們必須要信靠上帝的信實。若我們不信靠神的信實,第一到第八節的藥物就會失效。或者完全聽不懂,或者聽了就忘,結果是一樣的。可以這麼說,第三個主題「神的信實」就是一個藥引,在三個主題中算是根基性的地位。如果把對神信實的的藥引放在神的教會以及神的恩惠的教導中,我們可以得出下面兩種應用:
- 神的教會這樣主題與神的信實交會:如果我相信神是信實的,他一定會在教會中治理自己的家,我以順服教會來等候信實的神彰顯他的工作。
- 神的恩惠與神的信實交會:我相信神是信實的,他藉著講台對我們說話,指示我們當如何彼此順服,因此我要好好領受查考講台的信息並活用出來。
弟兄姊妹們,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應用和回應。
神的信實-你們原是被他所召…一同得分

現在,我們要繼續認識「神的信實」這個藥引裡面的內容。經文說:「你們原是被他所召,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弟兄姊妹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節經文完全的對應了神的教會以及神的恩惠兩個主題的信息。「被他所召」這句話呼應了第二節:「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成聖蒙召作聖徒」。與他兒子一同得分這個與基督的團契關係講的就是第七節恩賜與身體的內容以及七八節提到的等候主基督再來與我們聚首的信息。
保羅的信息在第九節段落的結尾加上這句話至少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義是作為整個第一段信息的結語,在結束的時候畫龍點睛的宣告,以上兩個主題是真實可信的,神必定要在教會成全這份工作。使哥林多教會從你爭我奪的偏離中回歸到上帝的手中,也使教會這個散落一地的肢體重新聯合起來。這是第九節的第一個意義。
除了承先之外,第九節的第二個意義,發揮了啟後的功效。第十節開始的內容必須以第九節的神學意義來理解。弟兄姊妹如果看金句,就可以知道,我將第九節與第十節合併在一起,因為第十節甚至是第十節亦後的信息都必須參照第九節的信息來理解。因此,我會依照這個框架帶領接下來的經文思想。

首先,我們要一起思想「被他所召…一同得分」這句經文的意思。這句話的第一個意思是「藉著上帝的呼召進入一個團契關係裡面」。育文執事藉著使徒行傳二章42節:「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撥餅祈禱」,進行了兩次跟團契有關的信息教導。第一次以連結基督的同路人來闡述聖經裡面關於團契的意義。上週則以「行在光明中」的概念進一步教導這群人是在真理中彼此光照的同路人。今天我們則是在哥林多前書一章九節的經文裡面,來認識團契。我要請大家注意「呼召進入」這四個字。這是哥林多前書一章9-16節這個段落裡面的關鍵語句。神的教會,就是一個團契。教會與團契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指稱神的百姓。如同我是一個父親、是家長、是監護人。我雖然是我,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我是一個父親,從家庭的角度來看,我是家長,從法律的角度來說我是法定代理人。現在經文要帶領我們從「團契」的角度來理解教會這個群體。
經文引導我們認識「團契」的第一個意義是「呼召進入」。中文的翻譯讓我們清楚的知道,團契是「從一個屬天的呼召而來」,「進入一個屬天的關係」裡面。談到團契,我們很容易與恩韻團契、姊妹會、迦勒團契、喜樂小組或三明治團契的信仰生活產生混淆。在我們中間,有的人有參加團契,有的人沒有參加團契。有參加團契的人也多半是自己選擇或者別人推薦你參加某個團契。對我們實際的教會生活來說,要不要參加團契或者在哪一個教會委身純粹是自己的選擇。但是,經文提醒我們,在主耶穌基督裡的團契相交是始於上帝的呼召,是屬天的呼召。是神把你配合在一間教會裡面,是神把你配合在教會裡面的某一個團契當中。這是出於神的呼召。教會雖然是一個地上可見的群體,但是教會全然不是按著世界的邏輯聚合的,教會是藉著上帝的呼召而生的群體。如果用約翰福音的話,教會是從神生的(約一13)。倘若沒有上帝的呼召,這個群體就不可能存在,若沒有上帝繼續在這個群體中發出呼召,這個群體就會邁向死亡。在教會生活裡面,有時候我們會偏離對這個真理的認識,我們以為只要把人的關係搞好,教會就可以興旺。然而,按著現在我們思想的「呼召進入」,我們需要知道,教會的存在是起源於天上而來的呼召。並且教會如果要繼續的開展,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錢,不是更多的方法和謀略,乃是向天上的神發出懇求,求主呼召人進入這間教會興旺主工。弟兄姊妹,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為上帝呼召人進入教會禱告,我想我們今天便可以開始學習,懇求神呼召人繼續的進入榮恩堂這個團契裡面,使這個團契可以傳揚福音,見證主道。
「呼召進入」這個真裡教導我們,如果我們的行事為人得罪了天上的神,或者我們持續的偏離上帝的真道沒有悔改,那麼不論我們如何彼此相愛,這個團契都會因失去天上的呼召而走向死亡。教會的增長,倚靠的不是口碑,不是濃厚的情誼,也不是某種傳福音的策略,更不是靠生的。教會的增長唯獨倚靠上帝的呼召,保羅說「你們」原是被他所召,哥林多教會是出於上帝的呼召而成立的團契。
今天榮恩堂從近三十年前接近一百五十人,到今日五十人,按著經文所顯明的思考,這間教會是否失去了上帝呼召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便漸漸凋零了呢!榮恩堂這個蒙召的團契是否已經在很長的時間裡面蒙上了一層陰影,失去了神呼召的工作呢?如果是,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回應這個真理。我想就是深切的悔改與禱告。呼求天上的神,再一次給我們機會,將復興的靈火吹入我們中間,呼召祂國度的子民進入我們中間。讓我們可以一起事奉上帝。讓我們為著兒童的團契、青少年的團契、婦女的團契、長青的團契還有榮恩堂這個大團契禱告,求神再一次給我們機會,從天上發出呼召,藉著榮恩堂向這個社區發出呼召,向這個世代發出呼召,使我們重新的成為活過來的-蒙召的團契。
禱告:親愛的天父上帝,我感謝你,在榮恩堂重建的路上,你沒有撇下我們,也沒有丟棄我們,每當我們翻開你的話語,你就信實的指出悔改的道路,與重建的方法。主阿,求你賜下信心,使我們能與所聽見的道調和,懇求主光照我們,讓我們在一切艱難當中,唯獨信靠你的話語,使我們在個樣艱難中結出剛強的果子、仁愛的果子、謹守的果子。願你在教會中查驗、辨別所有顯明的和隱藏的工作,使你的教會蒙保守,使你的教會被醫治恢復,最終能彰顯蒙召團契的生命與活力,如此禱告是奉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